1657990127

在职工公寓楼的长廊过道里,刘竹青才能将自己的长幅烙画完整展开。

  2011年4月“动笔”,2015年7月完工,锡山区东港镇红豆集团普通工人刘竹青,费时4年多用电烙铁在超过20米长的棉布上“画”出了荷塘四季景色。接下来,他还计划创作新的烙画,描述江南小镇的水乡旖旎风光。

  1600小时创作出20多米长烙画

  “就在这里吧,屋子里没法展开。”在红豆集团职工公寓的过道上,刘竹青将总重超过5斤的烙画画卷铺开在瓷砖上。20多米长的画卷开头,烙着作品名称《生命》。记者看到,这幅画卷展示了荷塘的四季,即春生、夏长、秋实、冬残的生命过程,荷叶从最初的小如浮萍,慢慢变大,最后枯萎,其间,蝌蚪变青蛙、蜻蜓立荷花,还有蜜蜂、鱼儿,以及莲蓬成熟、翠鸟捕鱼等场景都栩栩如生。画卷上,刘竹青还注明了创作的经过,写上了一首自己写的诗:红豆紫衫湖光色,九曲桥下鱼儿赏。黄纱绿斗美女藏,风吹荷花十里香。

  刘竹青介绍说,2011年4月他到无锡工作,从那时候开始为创作这烙画采风,直到今年7月才完成整个作品,总计花费时间约1600个小时,“棉布会受天气影响,太热太冷会伸缩,阴雨天容易受潮发霉,虽然我用的布都经过专门处理,但为了以防万一我天气不好就不画,一旦画就是三四个小时。”

  花5年做实验掌握布料保护秘诀

  刘竹青是盐城大丰市人,今年53岁,曾在当地文化站工作,1994年因单位不景气便回家务农。在文化站工作期间,刘竹青通过函授获得了大专文凭,学的是国画。回家务农后,对作画充满热情的他舍不得扔掉多年所学想重操旧业,“当时我觉得用笔作画的人多了去了,相对来说烙画的人不多,就动了烙画这个念头。”用电烙铁在布上作画,布料的处理是个大问题,“有的布一烫就缩,有的直接就破了洞,有的干脆直接起火。”刘竹青说,为了解决布料问题,他从1995年开始就拿各种布料做化学实验。那段时间家里农活多,他还是村里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,事情不少,但还是坚持抽出时间来做实验。花费了近5年时间,他终于摸索出了布料的处理技术,能把棉布处理得防皱、防虫、防霉,并且耐烫,布的纹路也更细腻。至于怎么处理的,他笑着说:“这是秘诀,不能说。”

  下一步计划将江南水乡烙入画

  2005年开始,刘竹青花了近3年时间,完成了他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作品《八十七神仙卷》,画卷上汇集了87位神仙人物。为了完成它,刘竹青特意买了一台投影仪,放大了之后一笔一画地临摹,“这幅画后来被送去南京参加展览会,捧了一个奖回来。”

  得奖之后,刘竹青下一个想画的就是荷花,但他为难地发现,在老家连荷花池都找不到,这个计划因此搁浅了一阵子。直到2011年时,刘竹青的女儿在无锡工作时意外发现单位里就有一个荷花池,于是便跟父亲商量,放弃家里的农活来无锡,既可以完成他画荷花的愿望,也可以一家团聚。几乎没多想,刘竹青就同意了。

  当记者问刘竹青接下来要画什么题材时,他说准备画江南水乡的景致,“水乡小镇是这边的特色,也非常受人欢迎,我就想把这些都烙下来。”(施剑平 文/摄)

来源:http://jnwb.net/news/mszx/201509/t20150905_1111984.shtml